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靶向治污 “痛点”变亮点

第4171期 专刊版   出版日期:2018-03-15

  □本报记者 刘艳芹 通讯员 王睿


  初春时节,走进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街道办事处西张二村,一个近万平方米的水塘碧波荡漾。粼粼波光下,一道道像布一样的1米宽材料,从水塘的一头铺向另一头,如同给水塘穿了一件“外衣”。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鱼塘呢!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难闻的污水池,长满了蓝藻!”正在水塘边垃圾站休息的保洁员史俊义说。


  这是沣西新城辖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农村涝池,承担着集纳西张二村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周边雨水的任务。据沣西新城农林水利局测算,每天都会有近200吨污水流入这个涝池。


  “我们村是大棚蔬菜种植村,村民每天清洗蔬菜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都流到这儿。夏季还好,有雨水补充进去。一到秋冬季节,缺少生态水,涝池里全是污水,臭味很重。村民要绕道走,周边群众怨声很大。”西张二村支书张卫省说。


  2017年8月,沣西新城以西张二村的涝池为试点,应用新型石墨烯光催化水处理膜技术,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提升人居环境,破解农村污水治理这一难题。试点地区先行打捞涝池垃圾、蓝藻,清理杂草,再加固坑塘周边围堰,最后铺装石墨烯膜。“这种技术是把高品质石墨烯二维材料与高活性光催化量子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膜材料。这种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可转化成具有超强氧化还原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加速分解各类有机物,降解重金属。”农林水利局局长助理王磊介绍。


  3个月后,新技术完成并投入使用,每3天化验一次水质,跟踪试验进程。


  在没有截污的前提下,不换水、不清淤、不耗电,把这种新材料铺设在水下5厘米左右。6天后,西张二村涝池水质中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等主要指标全面下降,溶解氧指标从0毫克/升上升到6毫克/升,达到了国家所要求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人见人厌的黑臭水变成了一片碧水清波,很多村民跑来围观这一“奇迹”——水面清亮,不黑不臭,没有藻类滋生。


  据了解,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沣西新城流动人口激增,辖区农村排水主要靠涝池收集和消纳。经全面排查,新城辖区共形成大小不等的纳污坑塘103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污染水体约40万立方米,污水源主要为雨水和灰水,而灰水主要是由餐厨、洗浴、洗菜的废水和部分厕所黑水所构成。日积月累,这些纳污坑塘蓝藻滋生、臭气熏天,已经成了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和治脏难点。


  沣西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马万锋说:“为了把群众的生活‘痛点’变成生态亮点,沣西新城在全省率先尝试用新技术治理农村污水,效果明显。这种靶向治污、绿色环保的水治理方式,已经在沣西新城全面推广,目前已完成78个包括农村涝池在内的纳污坑塘治理,治理面积达6.9万平方米。”


  水变清了,臭味消失了,村子环境变得更好了。积极运用新技术解决黑臭水体问题,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让人们避之不及的污水池成为家园一颗美丽明珠。


  □本报记者 刘艳芹 通讯员 王睿
  初春时节,走进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街道办事处西张二村,一个近万平方米的水塘碧波荡漾。粼粼波光下,一道道像布一样的1米宽材料,从水塘的一头铺向另一头,如同给水塘穿了一件“外衣”。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鱼塘呢!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难闻的污水池,长满了蓝藻!”正在水塘边垃圾站休息的保洁员史俊义说。
  这是沣西新城辖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农村涝池,承担着集纳西张二村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周边雨水的任务。据沣西新城农林水利局测算,每天都会有近200吨污水流入这个涝池。
  “我们村是大棚蔬菜种植村,村民每天清洗蔬菜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都流到这儿。夏季还好,有雨水补充进去。一到秋冬季节,缺少生态水,涝池里全是污水,臭味很重。村民要绕道走,周边群众怨声很大。”西张二村支书张卫省说。
  2017年8月,沣西新城以西张二村的涝池为试点,应用新型石墨烯光催化水处理膜技术,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提升人居环境,破解农村污水治理这一难题。试点地区先行打捞涝池垃圾、蓝藻,清理杂草,再加固坑塘周边围堰,最后铺装石墨烯膜。“这种技术是把高品质石墨烯二维材料与高活性光催化量子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膜材料。这种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可转化成具有超强氧化还原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加速分解各类有机物,降解重金属。”农林水利局局长助理王磊介绍。
  3个月后,新技术完成并投入使用,每3天化验一次水质,跟踪试验进程。
  在没有截污的前提下,不换水、不清淤、不耗电,把这种新材料铺设在水下5厘米左右。6天后,西张二村涝池水质中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等主要指标全面下降,溶解氧指标从0毫克/升上升到6毫克/升,达到了国家所要求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人见人厌的黑臭水变成了一片碧水清波,很多村民跑来围观这一“奇迹”——水面清亮,不黑不臭,没有藻类滋生。
  据了解,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沣西新城流动人口激增,辖区农村排水主要靠涝池收集和消纳。经全面排查,新城辖区共形成大小不等的纳污坑塘103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污染水体约40万立方米,污水源主要为雨水和灰水,而灰水主要是由餐厨、洗浴、洗菜的废水和部分厕所黑水所构成。日积月累,这些纳污坑塘蓝藻滋生、臭气熏天,已经成了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和治脏难点。
  沣西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马万锋说:“为了把群众的生活‘痛点’变成生态亮点,沣西新城在全省率先尝试用新技术治理农村污水,效果明显。这种靶向治污、绿色环保的水治理方式,已经在沣西新城全面推广,目前已完成78个包括农村涝池在内的纳污坑塘治理,治理面积达6.9万平方米。”
  水变清了,臭味消失了,村子环境变得更好了。积极运用新技术解决黑臭水体问题,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让人们避之不及的污水池成为家园一颗美丽明珠。

作者:刘艳芹 王睿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