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黄河下游最窄处——艾山卡口

第4734期 新闻版   出版日期:2020-11-26

  □王存恒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黄河段左岸有一座小山,相传山上多长艾草,故名艾山。艾山又称蛤蟆山,其东南坡上,有一块奇异的大石头攀附在崖壁上,形如一只硕大无比的蛤蟆。由远望去犹如大蛤蟆一颠一颠地朝山上爬行,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为“黄河泛舟观动石,一只蛤蟆爬峭壁”的黄河景观。


  艾山脚下,东阿黄河井圈险工13号坝与对岸外山对峙,河道于此陡然变窄,形成天然卡口,仅宽275米,为黄河下游最窄处,这就是著名的艾山卡口。


  关于艾山卡口,有诗咏道:“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可以想见当年其势之大。人民治黄以来,东阿黄河险工坝岸经过多次加高改建,加之近年来黄河中游生态环境改善及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作用影响,黄河下游河床高度持续降低,河槽过洪能力显著提高,黄河水奔腾、咆哮着涌过卡口的壮丽景象今天已不多见。


  在洪水期,艾山卡口阻水、壅水明显,水深溜急,是黄河下游重要险点,其上游紧挨的艾山水文站,也是黄河重要的水文数据监测点,因此艾山卡口也成为各级领导视察东阿黄河、各类媒体报道治黄工作的首选之地。2006年,东阿河务局对艾山卡口所在的井圈险工13号坝进行景观建设,竖起了“大禹治水”汉白玉石像、蘑菇亭和假山石,规划种植了观赏树木和美化草坪,形成具有黄河特色的小型旅游景点,长年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一睹母亲河的风采。2020年,东阿河务局着力打造井圈险工综合文化示范点,党员教育活动基地率先落户井圈险工13号坝。艾山卡口逐渐成为集治黄文化展示、党员教育、居民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成为展现东阿黄河风采的一张名片。


  艾山卡口所在的井圈险工长6500米,现有坝岸123段,是黄河下游最长的险工之一,2013年被评为黄委工程管理“示范工程”。该险工原是村民为防护民埝修的草埽,于1883年由群众自建,后经多年重修加固演变形成目前状况,对稳定下游河势至关重要。在井圈险工13号坝护坡上标识着黄河1958年、1976年、1982年、1996年四次超大洪水经过黄河艾山段时的最大流量及最高水位线。如今,这四道红线稍稍高出根石台,离坝顶尚有数米,完全看不出当年它们冲堤毁坝的气势,只是静静地躺在护坡底部,无声地诉说着东阿人民治理黄河取得的伟大成就。



  □王存恒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黄河段左岸有一座小山,相传山上多长艾草,故名艾山。艾山又称蛤蟆山,其东南坡上,有一块奇异的大石头攀附在崖壁上,形如一只硕大无比的蛤蟆。由远望去犹如大蛤蟆一颠一颠地朝山上爬行,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为“黄河泛舟观动石,一只蛤蟆爬峭壁”的黄河景观。
  艾山脚下,东阿黄河井圈险工13号坝与对岸外山对峙,河道于此陡然变窄,形成天然卡口,仅宽275米,为黄河下游最窄处,这就是著名的艾山卡口。
  关于艾山卡口,有诗咏道:“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可以想见当年其势之大。人民治黄以来,东阿黄河险工坝岸经过多次加高改建,加之近年来黄河中游生态环境改善及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作用影响,黄河下游河床高度持续降低,河槽过洪能力显著提高,黄河水奔腾、咆哮着涌过卡口的壮丽景象今天已不多见。
  在洪水期,艾山卡口阻水、壅水明显,水深溜急,是黄河下游重要险点,其上游紧挨的艾山水文站,也是黄河重要的水文数据监测点,因此艾山卡口也成为各级领导视察东阿黄河、各类媒体报道治黄工作的首选之地。2006年,东阿河务局对艾山卡口所在的井圈险工13号坝进行景观建设,竖起了“大禹治水”汉白玉石像、蘑菇亭和假山石,规划种植了观赏树木和美化草坪,形成具有黄河特色的小型旅游景点,长年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一睹母亲河的风采。2020年,东阿河务局着力打造井圈险工综合文化示范点,党员教育活动基地率先落户井圈险工13号坝。艾山卡口逐渐成为集治黄文化展示、党员教育、居民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成为展现东阿黄河风采的一张名片。
  艾山卡口所在的井圈险工长6500米,现有坝岸123段,是黄河下游最长的险工之一,2013年被评为黄委工程管理“示范工程”。该险工原是村民为防护民埝修的草埽,于1883年由群众自建,后经多年重修加固演变形成目前状况,对稳定下游河势至关重要。在井圈险工13号坝护坡上标识着黄河1958年、1976年、1982年、1996年四次超大洪水经过黄河艾山段时的最大流量及最高水位线。如今,这四道红线稍稍高出根石台,离坝顶尚有数米,完全看不出当年它们冲堤毁坝的气势,只是静静地躺在护坡底部,无声地诉说着东阿人民治理黄河取得的伟大成就。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